白渡镇:村民自办博物馆 展示民俗文化

2020-10-22 20:39:08 

白渡镇:村民自办博物馆 展示民俗文化

【导语】

随着时代在快速发展,属于旧时代的一些物品和印记正在慢慢消失。而在白渡镇有个村民自办的博物馆,那里收藏有不少近代民俗物品,完整记录了客家人勤劳智慧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

【正文】

粤海民俗博物馆位于白渡镇圩镇一栋并不起眼的民房二楼内,走进博物馆,一股沧桑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粮票、秤砣、老眠床、钟表、毛主席像章、租地契、纺织车、风车、砻、石磨、米筛、木兜栏、簸箕等一个个记录时代印记的老物件展现在眼前,让人目不暇接。游览其中,犹如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了过去那段难忘的岁月。

【参观者 钟先生:以前的人是比较辛苦生活的,用粗燥简陋的工具生活。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社会进步了,更好的东西出来了。它就收藏起来,给大家来缅怀以前。】

【参观者 温先生:因为我们是有一定年纪了,这些东西我们以前是用过的,也见过的。现在因为时代的发展,可以说是已经淘汰了的,如果没有来到这个博物馆,也看不到这些东西。所以我们现在是有一些怀旧的感觉去参观这些东西。】

目前粤海民俗博物馆展厅占地600多平方米,展出藏品500多件,分为“前言”“农耕生活”“客家民俗”“生活用具”“竹藤制品”等板块展区,品种各异,样式繁多。展出的物品大部分流行于民国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不少物品已经逐渐消失,大部分年轻人可能都叫不上名字。

【现场采访:馆长,我看到这稍稍有些长的,而且有齿轮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我从来都没有看过?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啊?这叫做水车,我们客家人以前是拿来抗旱用的。现在来讲就是抽水机。因为现在有机械了,而且也有电了。它的运作有什么原理或者是怎么用的?我只能是做示范给你看。可以做一下示范吗?是拿两条棍子吗?这些是完全靠人力的吗?是的,全部靠人力的,因为以前没有机械,也没有电。耕地没有水的时候是万万不能的,这个水车实际上就是把下面的水抽上来灌溉。现在是比较少见了吗?现在是淘汰了,没有用了。】

博物馆负责人叶世海是白渡镇本地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曾经经营一家机械厂。因为出生于农村,农民出身的他对于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有着强烈的热忱之情,从2005年开始,叶世海开始有意收购一些“老物件”,不仅在梅州本地农村搜集,也会到外地古玩市场“淘宝”。

【粤海民俗博物馆负责人叶世海:这些东西全部都放在了老屋子里面,也没有人去管。老屋坍塌以后就被砸坏了,很多都坏掉了。对于我来说,看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觉得很可惜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垃圾、破烂。认为这些东西就应该是过时的。很多人也会说,我收藏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我只能回答,是我喜欢的。】

出于对老物品的执着和热爱,叶世海在他人奇异的眼光下,坚持着自己的收藏之路。15年来,他总共收购了2000多件藏品,随着藏品的增加,叶世海从起初的兴趣爱好渐渐转变为保护责任,他想让更多的年轻一辈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2017年2月,粤海民俗博物馆在梅县区民政局注册登记,同时在广东省文物局备案。如今,粤海民俗博物馆除了每星期一闭馆,其他时间都免费开放,有时还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相关的文物保护宣传工作。

【粤海民俗博物馆负责人叶世海:我认为收集这些东西可以让后人看,可以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艰苦生活的。现在是很幸福的日子,也不要忘初心,不忘以前上几代人的艰苦。】


记者:佳娜 正华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梅县区为学生“私人定制”公交车 2020-10-22 20:39:08
白渡镇:村民自办博物馆 展示民俗文化 2020-10-22 20:39:08
全程高能!梅县外国语学校第六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啦 2020-10-22 15:18:54
梅县“高铁时代”系列报道四| 畲江镇:高铁助力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速” 2020-10-22 11:34:09
我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文化惠民暖人心 非遗传承谱新篇 2020-10-22 11:05:54
梅州市副市长、梅县区委书记吴泽桐为美丽乡村加油打Call 2020-10-22 11:02:05
我区扶贫山歌剧《春闹》入选省艺术节终评演出作品 2020-10-21 20:28:19
梅大高速梅州东环支线 全线沥青摊铺完成 全力冲刺年底通车 2020-10-21 20:29:08
国家林草局督查组到我区督查工作 防治松材线虫病害 守护青山本色 2020-10-21 20:30:31
梅县区:适时采摘 保质保量 擦亮梅县金柚品牌 2020-10-21 20:31:18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