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溪村位于梅县区雁洋镇辖区内的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广东省名胜风景区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是长教村的自然村。明万历年间(1573—1619),徐、陈、朱三姓人家先后在桥溪村卜筑营居。嗣后,村中仅有陈、朱两姓人家历经数百年的艰苦创业,营造了富有客家风情的山水田园村落,面积约1平方公里。村中古树婆娑,石径阡陌;各种型制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临溪傍水,错落有致。

由仕德堂(含善庆楼)、宝庆居、朱氏祖祠、守庆公祠、宝善楼、继善楼、逸庐、世德楼、燕诒楼、渊庆楼、慎安居、世安居、祖德居、宝善家塾、桥溪小学(原称“宝园”)、凌云馆遗址等组成的“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选择宅基地和营造人居环境的科学性以及客家民居在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中的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梅埔丰游击队,中共闽、粤、赣边纵独立大队,中共粤东地委机关,中共梅埔雁松武工队曾驻扎该村。

桥溪村,不但是客家民俗自然村,又是侨乡村和革命老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保护价值和客家迁徙史、客家民俗史、华侨史、革命史的研究价值。
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