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
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
梅县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新能源发展战略部署,结合区情实际,梅县区把“双碳”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坚持把光伏能源发展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关键工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开启了“快充”模式。
记者在丙村镇郑钧村看到
过去的闲置小学被修葺一新
改造成了党群服务中心
屋顶上还建设了光伏发电系统
使原本闲置的建筑资源充分发挥出了价值
据了解,2018年开始,郑钧村创新工作思路,挖掘闲置资源,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并依托丰富的光照资源,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补给村集体经济,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郑钧村党支部书记 郭文顺:第一期做的就是65千瓦的,大概收益一年有2万8千元左右,这个收益的60%是对困难群众进行收益分红,40%是拿来做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只是郑钧村,梅县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卫生站、民房等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地方还有很多。白渡镇焦南村的钟阿姨也充分体会到了建设户用光伏的好处。
户用光伏群众 钟金菊:空余地方,拿来做光伏发电,自己又可以用,有多的又可以卖,这样子楼下不会那么热,比较凉爽,还省电费,增加收入。
近年来,梅县区积极引导、鼓励农村集体、农户利用屋顶、废弃矿山、荒地等,自建或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因地制宜投入377.7万元采取单村建设或多村联建方式建成各类光伏电站70个,成为增加困难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来源。
同时,梅县区坚持“示范带动、面上推广”相结合,全面调查摸底现有113个公共机构情况,选取符合条件的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大楼作为试点,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光伏屋顶”、“光伏车棚”等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城市楼宇业主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光伏电站,重点结合“两美行动”,加快老旧小区屋顶整治,建设“光伏屋顶”,减轻居民用电负担,提升城市景观形象。
截止到2021年6月底梅县区总并网光伏755个,居民 605个,非居民150个,报装容量122兆瓦,其中集中式4个,集中式并网总功率67兆瓦。预计2021年发电量为7052.38万度,年产值预计3144.17万元,困难群众获得分红共计258万元,村集体分红103万元。
全媒体记者:小冰、诗诗
摄影:链锋、嘉城、宏宇、翠芳
实习生:怡雯
编辑:黄婷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