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前的10月16日下午3点
罗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的
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在这东方巨响的背后
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下庄
名字不一定很多人听说过
但这个小小的村庄
却蕴含着极大的能量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的制造
就是从这里起航
为何这么说?因为
下庄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提供了67.3%的核燃料
三年的时间里共上交铀化学浓缩物70多吨
并为成功爆炸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核工业发展
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回顾如此伟大的贡献
一路走来用“艰辛”两个字也很难概述
👇
时间回到上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建成以后不久
为了不被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欺负
我国毅然决定开始关于原子弹的研究
原子弹的制造离不开浓缩铀235
但受制于当时我国的科技实力
没法通过高速离心机来提纯
铀在自然界含量也极低
为了能够找到这个元素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不懈的坚持,造就了“希望”矿床
1958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三〇九铀矿地质勘察大队(简称中南三〇九队)11分队第一普查小队奉命进入粤赣交界地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壁陡,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尽管艰苦,全队职工迎难而上,穿树林、钻茅草、爬陡壁、下山沟,满腔热情、毫无怨言。
铀矿勘探开始时,基本上以翁源下庄至全南竹山下公路为基线,向两侧开展伽玛普查。
1958年8月,奇迹出现了。地质员罗鹏飞、找矿组长刘世铜等10多位找矿员每天出动10多台伽玛仪器勘查,有一天,竟然有七、八台仪器同时找到了伽玛值很高的异常点。专家果断地作出了在该区开展大比例尺的伽玛地质详查和浅部揭露工作。
“希望”矿床露天采矿场
随着地质、物探工作越做越细,槽、井探揭露大面积展开,原来分散的异常点联成了带,而且矿化普遍比地表的好。更使人高兴的是不仅发现了次生矿,还见到了原生矿。
核工业的开业之石——铀矿石标本1:1的仿制品
1959年,在苏联专家回国后,我国核地质工作从此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大队的技术人员们不唯书、不信邪,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攻坚克难,在地质找矿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研究,用科研成果指导找矿实践,终于在六十年代初,奇迹般的提交了我国独特的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定名为“希望”矿床。
地质队员们在钻机台上吃午餐
在上世纪50年代
苏联专家得出过
“花岗岩体中不可能有工业价值的铀矿”的论断
但是我们“不信鬼神不信邪”
通过不懈的努力
彻底打破了这一论断
也填补了我国花岗岩地区
铀矿找矿技术的空白
同时为了尽快提炼核原料
下庄突破重重困难
靠着大家的双手和智慧
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用木桶和“豆腐包”与时间赛跑
厂房没有,自己建造!1958年国家决定建设冶炼厂,选址下庄。在建厂时候,简直连空壳都不是的情况下,依靠简单工具和双手,不到1个月时间,就建起了近3000㎡的厂房和其他配套的建筑,初步建成日处理矿石10吨的小厂。
生产工艺没有,自己突破!如何把一块铀矿石冶炼成“黄饼”(重硫酸铵)?当时并没有任何的概念。专家之一的王明健曾师承居里夫人,他带领团队努力奋战,不断尝试创新,提出了一套土法炼铀的工艺流程。最终在1958年八月中旬,下庄简法炼铀厂制得了首批重铀酸铵。在1959年3月,中央提出技术革新指导意见后,下庄简法冶炼厂干部职工迅速以工具改革、提高回收率为中心,狠抓生产关键,开展技术革新。1个月之后,冶炼厂4月份生产速度就上升了260%,回收率提高到64%,产品质量稳定在46%左右,进一步加快了冶炼的效率。
生产设备没有,自己研制!在冶炼厂建成初期,没有冶炼技术,生产设备也极为简陋,基本是自制的土设备。如化学车间四个流程用28个大木桶做容器,用布袋豆腐包进行浸出,用铁锅、陶瓷缸、面盆来做反应器;当破碎矿石设备不够时,工人们手拿铁锤硬是将坚硬的矿石砸成30~40毫米;当运输矿石、硫酸溶液没有工具时,就人工肩挑手提……
土法炼铀中过滤流程历史照片
所有干部职工靠着一股劲,众志成城,克服设备困难、劳动强度和伤病困难困难,办起了第一家土法炼铀厂,在试验投产阶段群策群力,发挥才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以“最土”的工艺,为祖国光明的未来添薪加火。
上述这些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
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铭记!
今年3月
以“核”为主题,以铀矿为主线的
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
在韶关翁源半溪村正式揭牌
在这里
游客可看到
广东核工业地质事业发展历史的清晰脉络
聆听广东核工业地质人
一代又一代接续为国奋斗的动人故事
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鸟瞰效果图
下面请随小编一起看看
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
👇
基地全面展示了广东核地质事业的艰苦创业史、光荣奋斗史,大力传承和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下庄精神”和“诸广精神”。
基地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包含下庄希望铀矿陈列馆、专家楼、供应楼、“土法炼铀”生产线旧址和希望矿床6号功勋坑道,共5大展区。
下庄希望铀矿陈列馆序厅
基地主要展陈场地是“下庄希望铀矿陈列馆”,这里由“序厅、英明抉择、峥嵘岁月、红色记忆、融合发展、核地科普”六个展厅组成。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周总理在台历上写下的有关原子弹事业的备忘录、当年“土法炼铀”详细流程图、广东核地质队伍突破下庄、万人会战诸广等光辉历史,以及对核能与利用、辐射及防护常识等热点问题的科普。
1955年1月14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发展我国原子弹事业决定的前夕,周恩来总理写在台历上的备忘录。
下庄矿田地质模型
陈列馆内有丰富的展览品
展览生动展示了下庄希望铀矿床创新突破的艰辛过程,记录了寻找我国第一个大型铀矿聚集区的光辉历史,凸显了“土法炼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做的突出贡献,讲述了一大批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地质人的感人故事。
“土法炼铀”时所用特制大缸
朱德委员长奖励技术创新颁发的锦旗
我国首颗爆炸成功的原子弹模型
……
看到这些展品
你是否已经大开眼界?
这个基地的展品的确令人目不暇接
展出的图板有 500余幅
展柜有 100余个
陈列历史实物和文稿书籍等有 900余件(份)
这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旅游
核科普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也是广东省内
独一无二的与“核”工业有关的红色地标
看了这么多你是否已经怦然心动??
更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你
访问量突破8亿的“打卡广东红”小程序
近日已把这个见证新中国核工业发展的
红色地标纳入
!!!
若你现在受限于客观条件
不能去现场感受打卡
不妨
长按识别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快速进入“打卡广东红”小程序在线打卡
👇
关于寻找花岗岩铀矿床那一段催人奋进的历史
在即将出版的
《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一书中
讲述了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该书由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
在打卡广东红小程序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挖掘广东党史教育资源
以发生在广东的
100多个重大事件为线索
书写了200多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收录200多幅历史照片和新闻图片
其中部分历史照片为首次向外界公开
权威、全面、丰富
立体、生动、多维地
展示百年党史广东光辉实践
各位读者如有兴趣
可致电征订联系人尽快将这本收入囊中
征订联系人:
刘佳宁18520686265
周思念 15521332468
更多详细“打卡”攻略
除此之外
小程序还能累积积分解锁盲盒
有机会获得奖品哦
来来来
让我们一起上
“打卡广东红”小程序
“云游”全省红色地标吧!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