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晚稻收割的季节,记者走访了解到,有不少撂荒地在复耕复种后迎来了今年的第二次丰收。
位于畲江镇成山村的山粮公司丝苗米种植基地里,大片稻田泛起金黄,稻杆挺拔、稻穗饱满,一旁的负责人罗姐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是基地承包田块后耕作的第一年,由于撂荒多年,土地肥力不够,光是培田就费了不少功夫,所幸早稻没有让他们失望,积攒经验后种植晚稻也较为顺利,就目前来看,病虫害和杂草问题大有改善,晚稻的质量有所提高。
另一边,石坑镇的晚稻收割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来回劳作,金黄的稻谷堆成小山。“今年晚稻产量基本上可以,落秧开始到现在有120天,我现在大约有150亩左右,预计产量可能达到干谷15万斤。现在水稻收割后的田块我已经播下60-70亩的紫云英了,作为绿肥改造土质,增加肥力和土地效益,为明年春耕做准备。”负责人洪叔这样说道。
记者也向我区农技人员了解到,复耕地要善于利用稻杆还田的方法,结合有机肥提高培肥地力,收割后的田块也可种植紫云英、冬种蔬菜等进行土地轮作,有利于土壤地力的保护。同时,近期气候多变,要把握晴天收割晾晒稻谷,晾晒过程中如遇雨天要做好防雨淋防潮措施,早稻的选种浸种工作要开始着手。
全媒体记者:钰潆 正华 林旋
通讯员:廖国英
编辑:盛楠
审核:谢勇 陈海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