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造水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连片规模的水田地块资源匮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的责任重大。近年来,我区不断破解水田占补平衡困局、优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让“荒废”的土地“活”起来,变为老百姓增收的“良田”。
在梅县区松口镇下坪村,原本高低不平的旱地和残次果园被垦造为成片水田。从高空俯瞰渐次泛黄的稻田,机耕路和水渠纵横交错,蔚为壮观。
“通过我们这三年的改造,现在亩产每一季都能达到1000斤以上的水稻收成,相应来说收成还是比以前有较大的提升的。我们现在应该是能做到一千多块钱的单季水稻收益。”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林德豪告诉记者。
据了解,垦造水田之前,下坪村这片土地的类型为旱地和可调整果园,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年轻劳动力流失等原因,种植区域杂乱,荒田和残次果园较多。2017年以来,下坪村因地制宜,依托穿流而过的隆文水,分三批次向村民集约土地,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道路改善等一系列工程,统筹推进垦造水田和乡村振兴,全村自行垦造兑现承诺任务和省建工集团公司实施的垦造项目总规模约550亩。
松口镇下坪村村民廖文志:“到现在(村里)已经(向我家)集约土地有三年了,让出土地就是为了搞好村集体建设,帮助农民增收,(以前)路都没有的,全都是那些很小的路,现在的村容村貌也是搞得非常好,路道也非常通畅。”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林德豪:“结合当地各村各个地块不同地形地貌的要求,把一些荒芜或者一些产值比较低下的地块,改造成中高层的农田,把灌溉设施,还有路网设施重新设计一遍,结合美丽新农村,还有一村一品,还有各个试点项目一起施工。”
松口镇副镇长钟龙:“通过垦造水田的项目,打造一河两岸美丽乡村示范亮点,提升道路、水利设施,形成‘山、水、田、湖、河、村’综合治理的一个示范亮点,达到村庄治理有效,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农民增收、村庄变美的效果。”
近日,2018年度下坪村垦造水田项目还入选成为广东省首届垦造水田典型案例,仅153亩农田就能创造超21万的年利润。当前,我区积极推进新一轮垦造工作,项目选址、立项、土地集约、规划设计等有序开展。
“从2017年开始,梅县区在全区符合条件的13个镇选址实施35个自行垦造水田项目,总共新增水田面积就2330多亩,完成了2325亩的自行垦造水田任务,目前这2300多亩的水田指标已经全部入库了,已经形成了水田指标,完成了兑现承诺任务。(同时)配合省建工实施了5个项目,新增水田面积有1300多亩,目前已经全部完工,为重点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水田的保障。”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土地整治中心主任李旋介绍道。
全媒体记者:刘莹莹 林旋 曾宏宇
编辑:雅芳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