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昼夜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频发期,面对冬季的“关口”,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者,更加需要加强注意。
记者从梅县区中医医院了解到,冬季气温低,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其他季节明显增加。体质虚弱的人群,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梅县区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赖义淼表示,冬天气温下降,血管容易收缩,血压会上升,同时血液的黏稠度更高,易引起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胸闷、胸痛,或者是活动后气促。如果是脑血管疾病,就比较容易脸歪、手脚无力,严重的甚至会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就诊。”
那么,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医生提醒,冬季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必须出门则要注意防寒保暖,穿厚羽绒服、保暖的鞋子等。同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免情绪激动、烦躁不安造成血压上升,导致心肌缺血,增加心脏负担。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总量,戒烟少酒,多补充水分,作息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饮食方面,建议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鱼类等。还要补充新鲜的青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本身有基础病的,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如果吃油腻和咸的,血压更高,血管更容易损伤,吃油腻的,血脂更高,血管容易堵塞。”赖义淼说。
此外,运动可以有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但冬季清晨气温过低,晨练容易因为室内外温差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在上午10点以后或者下午进行锻炼。
全媒体记者:佳娜 正华
编辑:黄婷
审核:谢勇 陈海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