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的咸菜,坳下的糟,径尾的萝卜干,陈塘的鸭卵。”在石扇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形象地凸显了石扇4个村的特色土特产。石扇咸菜以松林村咸菜最为出名,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咸菜。如今,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咸菜成为了当地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冬日里阳光正好,走进石扇镇松林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晾晒着菜干。当前正是制作咸菜的季节,村民邓丽雅制作咸菜多年,她告诉记者,制作咸菜选用的是多茎、叶少的芥菜,遇到北风天6到7天基本晾干。而后将晾干的芥菜团起来,放进瓮里保存。“一把盐、一层菜地放,地上放一层稻草,然后瓮口倒放。然后渗出来的水就从瓮口排出,制作出来的咸菜就很干爽,不会湿。腌制完成是30天,但是想要香味足够,就要2个月才能真正把咸菜香味激发出来。”
松林村党支部书记邓荣生介绍,松林村是有名的“咸菜村”,已有几百年手工制作咸菜的历史。松林咸菜鲜香美味,除了遵循古法腌制,村里优质的水土也让这里出产的芥菜格外清甜脆嫩。“石扇咸菜有几百年历史。村里有一棵千年古榕,旁边有泉水,泉水灌溉的芥菜,才能(制作出)真正的石扇松林咸菜,吃起来爽口,煲汤后也能回青。”
去年,该村结合本地实情,因地制宜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利用秋后空闲农田种植芥菜,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推动咸菜产业升级改造,由以往的村民单一小作坊小规模生产制作转换成“党建+合作社+基地”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质效。
“以前小作坊制作的是3.5元一斤,现在经过合作社精选制作,把产品品质提高了,就卖到了5元一斤。去年我们种了100多亩的芥菜,制作咸菜,供不应求,产品得到好评。”邓荣生说。
据了解,该村还成立了松林咸菜研发项目部,建设了咸菜加工厂房,种菜、收购、腌制、包装、销售等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今年6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村的芥菜种植面积超500亩,其中带动农户种植100多亩,年产咸菜约30万斤,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增加了收入。
村民刘云芳说:“以前村里没有咸菜厂,就种得比较少,我现在能制作200瓮,多出来的菜就由村里收购。有人收咸菜,大家更积极了,增产很多,没有荒田了。”
此外,松林村结合当前市场需求,从今年开始大量制作易保存的梅菜干,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市场竞争力。梅菜干的制作要经过三蒸三晒的繁琐工序,成品咸香可口,广受消费者青睐,预计年产量达200多吨。
“在产值方面,明年可能会达到400至500万元的产值。目前也向预制菜方面发展,目前有制作梅菜扣肉,逐步推广产品。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带动年轻人,把思想转变过来,把咸菜产业做得更强更大。”邓荣生表示,该村将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寻求产业发展新思路,继续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全媒体记者:佳娜 林旋 宏宇
编辑:盛楠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