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恰风华 赓续前行路》系列报道六 九龙嶂:“粤东北井冈山”的烽火岁月
“九峰相连,形如蛟龙”。地形特殊、易守难攻的九龙嶂,是粤东较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南连潮汕,北通江西中央苏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天,《百年恰风华 赓续前行路》系列报道,我们就一起走进“粤东北井冈山”九龙嶂,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
早在1926年,两名中山大学毕业的学生胡一声、郑天保在广州接受共产党先进革命思想教育后,回到家乡梅南,在梅南中学成立了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为策应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粤东,10月在九龙嶂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创立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斗争旗帜在九龙嶂冉冉升起。
记者 李佳龄:1927年10月的一个夜里,在我身后九龙嶂主峰的一块大草坪上,郑天保率团在这里支起了一张八仙桌,宣布(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正式成立,并歃血为盟宣誓:“从今日起,结拜兄弟,患难相扶,生死与共,为革命胜利,矢志不渝。”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成立后布告四方,号召工农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1927年12月初,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开始向敌人开展武装斗争,随着队伍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一时军威大振。1928年2月,古大存、刘光夏分别带领五华东路七团、兴宁东路十二团到九龙嶂与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会合,更名为广东工农红军第十团。
梅南镇党委副书记 古盖立:1928年 古大存来到了九龙嶂成立了五县暴动委员会 五县暴委发动了震撼粤东的畲坑暴动 之后 潮安 揭阳的党的领导人听到了畲坑暴动的信息 他们也来到了九龙嶂 在九龙嶂成立了七县联合行动委员会 五县暴委和七县联委的成立 标志着以九龙嶂为中心的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随后,为策应红四军顺利进军东江,扩大东江的红色区域,1929年10月,东江特委在梅南水美星拱楼正式成立东江红军总指挥部,东江特委军委书记古大存任总指挥。在水美村,除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旧址外,还有红军练兵场、红军战壕、红军栈道、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等多处革命遗址。据当地党史记载,1923至1930年间,以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为中心、以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为核心的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梅南镇党委副书记 古盖立:红四军挺进东江 在松源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 在九龙嶂地区 梅南停留了六天五夜 极大地促进了东江地区的土地革命 (加快了)苏维埃政权建设
记者 李佳龄:九龙星火燎粤北。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周边发生的大小战斗多达233场,牺牲1276人,其中红军烈士302人。当地百姓帮助红军队伍英勇作战,无私奉献,军民一心传为佳话,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为创建粤东北苏区建立了不朽功勋。
【文字】刘莹莹 (稿件) 曾宏宇(字幕)
【摄像剪辑】沈威(主拍)叶志威(辅助)
【出像】李佳龄
【配音】李佳龄
【后期】涂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