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报道: 畲江镇咸和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今天我们先来关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报道。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畲江镇咸和村结合当地实际,立足自身发展优势,通过发展立体产业,推动造血式扶贫,
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贫困成为“过去式”!
在畲江镇咸和村福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产业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修剪枝叶、清理果园,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福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陈伟洪:目前我们这里主要发展一村一品的火龙果基地,有130多亩。(去年产值达到了多少?)达到了100多万左右。(也会聘请村民来工作?)目前有十多名村民过来帮忙,让他们增加收入,以扶贫为主,主要解决(原)贫困户的问题。】
咸和村曾是省定贫困村,过去,因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较多,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全村撂荒土地较多。为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底,咸和村积极引导企业联农带农、助农增收,集约300多亩土地,发展火龙果、葡萄、香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其中火龙果产业还入选2019年度梅县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名单。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驻咸和村第一书记 郑海荣:我们珠江啤酒协助当地政府引进福和生态公司,集约闲置的土地资源。(原)贫困户的土地可以租给企业,也可以聘用他们来企业上班,增加他们的收入。】
福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咸和村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主动对接周边困难群众,通过租赁土地、吸收务工、教授生产技术、发放生产物资等形式,持续带动12户原贫困户和3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原贫困户 廖倚清:我在这里的工作就是管理火龙果和葡萄,除杂草。但是我不能每天过来,家里面有活要干,一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工作以后有收入就比较好了。】
此外,该村于2017年成立了红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投入资金7万多元种植134亩红米,直接给原贫困户带来经济效益26万余元。从2018年起,村里先后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2个,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19个,原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2000元。
脱贫攻坚工作让原贫困户的钱包鼓了起来,而且,在国家危房改造补贴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一些屋子破旧的原贫困户也住上了新房。
【原贫困户 罗祝香:以前是老屋,多亏了扶贫的同志和政府那么关心,拨了四五万块钱给我装修。很开心,生活也改善了。】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驻咸和村第一书记 郑海荣:我们珠江啤酒从2016年到现在,在帮助(原)贫困户危房改造、旧房加固两个方面,投资了大概20万元,帮助了大概有21户,其中5户是危房改造,16户是旧房加固。】
据了解,咸和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5户8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7户48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18户33人。至2019年底,咸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驻咸和村第一书记 郑海荣:2016年我们刚来的时候通过摸底了解到,这里的(原)贫困户的人均收入是3000多元,通过这些年的帮扶,现在他们的收入是有12000多元。今年的计划是加强“一户一办”,对接企业,我们也计划让村民入股分红,长效跟短效结合起来,保证他们不返贫。】
近几年,咸和村还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绿化、亮化、水泥硬底化等项目,让村容村貌持续得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此外,去年年底咸和村多方筹集资金80万元,集约63亩闲置田地,着手打造鱼莲共生基地,大力提升乡村景观,探索产业结合旅游的模式,发展多种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基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咸和村党总支部书记 林东: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在村子周边打造鱼莲共生基地,打造一村一品,发展片区旅游、乡村旅游,以农家乐的形式带动整个咸和发展。我们把发展集体经济为重心,带动(原)贫困户和农户,甚至整个乡村发展起来。】
全媒体记者:佳娜 永怀
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