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同乘”发生事故 司机该不该担责

2021-07-22 15:30:40 

近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无偿搭乘”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进行宣判,判令车辆驾驶人梁某因未尽安全驾驶义务承担50%的责任,公路管养中心因未及时发现并清除道路障碍物承担20%的责任,乘客戚某因乘车未系安全带存在过错承担30%的责任。

2019年12月1日凌晨,梁某驾驶小型汽车无偿搭乘戚某。在广州市从化区某路段行驶过程中,撞到路中一不规则障碍物后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戚某受伤十级伤残。交通警察大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梁某负全责。事故发生后,戚某诉至法院,要求梁某及公路管养中心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误工费等共计19万余元。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结合事故导致的后果、各方过错等因素,判决梁某承担50%的责任、赔偿戚某93530.93元,公路管养中心承担20%的责任、赔偿戚某37412.37元,戚某自负30%的责任。戚某不服一审判决,于2021年4月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广州中院审理认为,梁某驾驶车辆搭乘戚某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属于无偿搭乘,且不存在无证驾驶、醉驾等重大过失或故意,符合《民法典》中“好意同乘”的相关规定,应相应减轻赔偿责任;公路管养中心未及时发现并清理公路上的障碍物,未尽到相应管理和保障义务;戚某未系安全带,自身存在过错,一审法院确定梁某、公路管养中心及戚某分别承担50%、20%和30%的责任,予以维持。同时,二审法院对梁某赔偿戚某精神损害抚慰金金额由3500元调整为5000元。

法官提醒:不要让“好意同乘”好事变坏事

“好意同乘”作为一种善意施惠、助人为乐的行为,属于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范畴,符合友善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予以鼓励。《民法典》明确,“好意同乘”发生事故,机动车使用人无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当减轻驾驶员的赔偿责任。而且,事故发生时,往往驾驶员自身也会受伤、车辆受损,要求被搭乘人完全赔偿无偿乘客的损失,未免苛责,与公平正义原则相违背。

为了让“好意同乘”好事不变成坏事,建议被搭乘人应谨慎驾驶,确保安全出行,搭乘人也要自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尽量将交通事故对个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发生纠纷后也应本着互谅互解的精神理性维权,共同构建互帮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全媒体记者 郑明达 通讯员 吁青 钟远东

编辑 何伊琳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2021-07-22 13:07:27
同比增长13.0%,GDP超5.7万亿元!八个关键点看广东上半年经济 2021-07-21 18:01:44
被洪水“冲走”的气象局长,经历了什么 2021-07-22 15:36:44
“好意同乘”发生事故 司机该不该担责 2021-07-22 15:30:40
“我去河南支援了,等我回家!”上海民间救援队连夜奔赴河南展开救援 2021-07-22 15:18:27
风雨同舟,河南肯定“中”! 2021-07-22 09:52:57
深圳公益救援队深夜集结,驰援郑州 2021-07-22 15:05:04
人民日报评河南暴雨:同心齐力,风雨共担 | 人民锐见 2021-07-22 15:00:14
“路灯下的父亲”走红网络,为什么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 睡前聊一会儿 2021-07-22 15:00:04
流动的电动自行车不能成流动的风险|画里有话 2021-07-22 14:59:03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