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历史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首播,反响空前。观众早已习惯我们历史正剧的“荒诞”:剧情糊、演员糊、布景糊的粗制滥造。《觉醒年代》横空出世,敲碎了大家对历史正剧的刻板印象,在新时代年轻群体中好评如潮,嗑到上头。
布景精心,还原历史,仿佛置身于五四风云变幻的年代;人物有血有肉,演员演技出彩,如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又狂傲又儒雅、又豪迈又固执、又暴躁又热情,喜怒哀乐自然流露,再也不是过去历史正剧的角色脸谱化、演技不在线的拉跨场面,演员对角色拿捏到位,演绎出角色真实的个性和时代感。
《觉醒年代》的火出圈,让大家又粉了一把那群博学多才、坚毅担当的革命先烈们,仰慕其风采,欣佩其人格。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们的惊天壮举,在历史的璀璨星河中,光芒闪耀,照亮东方。
遗憾的是,共产党早期人物在剧中几乎一一登场,唯独少了这位与李大钊并称“南杨北李”、华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一人。其人谁是?杨匏安也。
历史照片:杨匏安
世乱聊为带雨耕
杨匏安于189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当时的香山可谓人才济济,比如顺应世界潮流,几十年坚持“实业救国”,倡导中西文化“合璧”的同乡郑观应,其思想曾深深影响了毛泽东和孙中山两位世纪伟人;比如杨匏安的另一位乡贤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之父”,带领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再如孙中山,他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他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奋发进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杨匏安就是在这样一种浓郁的爱国氛围中耳濡目染、成长起来。
1911年,15岁的杨匏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高等学堂附中(现广州广雅中学),杨匏安饱读了革命党人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与《警世钟》等著作,深受他们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的震撼。
1915年,怀揣着对未来国运的憧憬,杨匏安在朋友的资助下东渡日本横滨半工半读求学,由此接触了西方各种流派的学说和社会思潮。在日本横滨,杨匏安租住在一个小阁楼里,平常靠打零工、撰文度日。
杨匏安十分勤奋,赴日不久就能从事日文翻译,还经常去图书馆与书店研读政治、经济、哲学、文艺、美学等书籍及西方各种流派的新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正是在日本,杨匏安的思想渐渐发生改变。
修整后的杨匏安广州旧居
“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
1918年回国后,杨家举家迁往广州,居住在司后街的杨家祠及社仁坊。杨匏安将杨家祠的后座东厢房作为他的书房,并取名为“泗儒书室”。
杨匏安在广州谋生立足的第一站,是任中学教员和兼职记者。他先到时敏中学任教,又在《广东中华新报》任兼职记者。当时,广州的报业十分发达,西关第七甫是民国时期广州著名的报馆街,曾一度云集上百家报馆。《广东中华新报》是当时广州一家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报纸。
1919 年,对杨匏安而言具有界标上的意义。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的影响下,使他彻底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成为蒋介石口中“一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五四运动开始至同年底,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杨匏安在“泗儒书室”这间小屋为《广东中华新报》撰写50余篇近10万字的文章,介绍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杨匏安发表的最长的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是为《广东中华新报》之“通俗大学校”栏目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分别于当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分19次连载。杨匏安认为,其他社会思潮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对于“主义”做出的坚定选择,与《新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遥相呼应,迅速打开了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局面, 开辟了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阵营。
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重要论著
(图片来源:《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1840—1949)》)
《马克思主义》一文的发表,为当时华南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也为日后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篇文章是我国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几乎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问世,两篇文章被称之为姊妹篇,有人由此提出“北李南杨”的说法,杨匏安也成为中国南方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
1921年3月,共产党广东支部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在广州高第街素波巷19号成立。不久,杨匏安经谭平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广东早期党员之一。杨匏安继续利用手中利器,那就是他的笔,继续抒写各类文章宣传共产主义理论。
1922年2月26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青年周刊》在广州创刊。杨匏安在《青年周刊》创刊号上“撰写”宣言,公开宣告:“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因为它能‘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
想了解更多关于杨匏安的生平故事
敬请关注《飞越广东·奋进凯歌》
第一期《青春与信仰》篇
跟随记者走进杨匏安故居吧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大型融媒直播项目
《飞越广东•奋进凯歌》
2021年7月25日起
每周日中午12:00
在广东卫视、广东新闻频道、
触电新闻、粤享5G app
全省21家地级以上
市广播电视台及新媒体端
同步直播
敬请关注!
特别鸣谢:广东移动
参考文献:
1、《重返杨匏安烈士在广州的历史时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年。
2、《广州英烈传》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编辑:汤旭
责编:王硕
编审:郑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