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暴雨和台风让城市的防洪防涝能力广受关注,对此广州市水务局局长、广州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龚海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力争通过5到10年基本构筑完成“北蓄、中排、南挡”的城市防洪排涝新格局。
近年来广州市治水工作成绩突出,147条黑臭水体全消除、13个国省考断面全达标、劣Ⅴ类断面水体全清零;荣获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河湖长制工作2次获得国家激励、连续3年获得省考优秀;“十三五”以来新建污水管网2万余公里;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779万吨/日,居全国第二。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市水务部门会将河长制的工作重心由水污染治理为主,向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2021年消除75条国省考断面劣Ⅴ类一级支流,力争2021年全市排水单元雨污分流面积比例达75%,完成200条以上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持续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此外,广州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的根本要求,落实《以碧道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我市防洪排涝基础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5到10年基本构筑完成“北蓄、中排、南挡”的城市防洪排涝新格局,以防范“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四大风险为重点,严抓水旱灾害防御措施落实,加快整治全市积水内涝点,落实“三级责任人”“一点一预案”,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落实海绵城市全周期管理,确保2021年底前25%的建成区总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广州还将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要求,继续推动实施节约用水规划、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组织编制节约用水办法和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提升工作;依托供水单元精细化管理系统,全力查“三差”(水厂取水与产水差、市政产销差、供水单元总分差);加快推进城中村供水改造、农村供水改造、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等,加快建设牛路水库、北江引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建设,完善多水源保障、互联互通供水格局。
来源:咩事、南方都市报
编辑:严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