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向全国省区市和各经济特区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总共5方面47条,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通知同时要求,深圳经济特区要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协助支持各地做好推广借鉴相关工作。
当前位置距离路口243米
已优先14秒
行驶在深圳福田中心区道路上这趟公交车,可以通过与智慧交通设备进行双向实时通讯,它可以“主动控制”交通信号灯实现一路畅行。
随着深圳的“5G+车联网”项目获批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接下来深圳交通中心将聚焦车联网路端建设、产业合作机制和以无人驾驶立法为突破等方面,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车联网发展路径和模式。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田锋:
在之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将与各联合体单位
在关键技术 产业生态 政策法律等
智能网联核心领域开展紧密合作
为整体行业提供典型应用场景
跨领域云端服务和行业发展参考依据
像这样的技术创新在深圳已不是新鲜事。如今,深圳通过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机制、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等举措,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曲建:
深圳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成功经验
向全国的推介
是对深圳充分的肯定
这一套经验如果能够复制到其它的城市
我相信我们国家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可以以更快的步伐和更高的效率
实现这样的一个战略目标
而深圳在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成果同样显著。
在深圳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市民仅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免费申领到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
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马春蕊:
现在是一次性办完所有的事情
企业对这个方面会很认可
今年1至6月,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258449户,同比增长10.4%。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66.4万户,同比增长7.5%,按照常住人口1756万人计算,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08.6户,拥有企业131.5户,创业密度继续高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吴海峰:
我们从过去的4年
从每年推出营商环境一个升级版本的改革
从营商环境1.0到我们今年4.0
不断地通过数字化赋能
然后科技化赋能
提高我们政府的运作效率
可以说深圳是运用高科技成果
在行政上面做最好的示范城市
通过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制衔接、创新机制建设国际仲裁高地、率先形成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允许香港建筑业专业机构及人士在深提供服务等方面,深圳正构建以规则机制衔接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郭万达:
化解各种不利的因素
靠的就是创新
靠的就是用新的生产要素去替代老的要素
就是要靠数据 靠知识 靠人才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
新经济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
仍然是推动深圳继续应对内外不确定
往前走的很重要的动力
位于沙头街道的福田区福利中心,是深圳首个引入PPP模式的养老机构。与传统的养老院相比,这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在运营资源、模式、体制等方面都迎来了巨大改变。
深圳市福田区福利中心老人:
不管是哪一方面
都是一年比一年好
所以我们待得挺开心的
目前,深圳正聚焦“民生七有”目标,持续加大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遍地花开”、打造“公园里的城市”、创新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建设模式、多元共治让基层社会治理迸发新活力等举措,在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以及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 邹兵:
特别我们的优民生方面
大幅度地提高教育 医疗 养老 文化 体育
公共服务建筑的面积
实现先行示范区赋予我们的“民生七有”的目标
有专家认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中既有“完成时”,也有“进行时”。 深圳经济特区要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协助支持各地做好推广借鉴相关工作。
深圳市委党校教授 徐晓迪:
某种意义上是对去年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的回应
离2022年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们提前就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
一个重大的制度成果
我觉得这非常难得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吴帆航 深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