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翼长而身材小巧,却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在深圳,有这样一位“勇敢的雨燕”,她是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张莹莹。幼年时,一场小儿麻痹症让她的下肢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然而,她坚强乐观,积极探索出一条残障者“多元化就业”的新模式。
残障人合唱团排练:
唱支山歌给党听
在深圳IC爱创空间里,残疾人合唱团正在紧张排练着,而在办公室的另一头,键盘飞速敲击,一行行代码在指尖滑出,一个个3D打印模型初现雏形,如果不是工作人员身边都放着轮椅,很难想象这里90%以上的在岗员工都是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家属。这位灵活操控着电动代步车忙前忙后的女孩便是这里的“主心骨”——张莹莹。
2011年,她独自一人来到深圳打拼。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莹莹:
下了飞机之后
很多志愿者穿着红马甲帮我拎行李
让我感受到的是深圳不一样的暖
不仅仅是环境很暖和
就是所有接触到的人
哪怕是跟你擦肩而过的人
都给你一份关爱
得到的是一份温暖
这份温暖让张莹莹萌生了投身助残公益的想法。2016年,她从原单位辞职,和做公益的伙伴们注册了“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莹莹:
雨燕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一种鸟
我们都行动不方便
但是我想让我们的梦想和我们的想法
飞得更高 飞得更远
像这种鸟一样
真的是能崭露头角
一直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更远,并没有那么容易,身体的行动不便和心理的障碍往往会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莹莹:
首先对这些群体要有绝对的了解
你就知道不同类型的残障小伙伴他的能力和特点
然后我们再根据他的能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我们自己研发的教材
我们自己有自己的教学体系
再给他们转变成用残障小伙伴能理解的方式来去教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非常好的同理心
我们也会去到企业探讨
这个岗位如何经过改造之后
或者是不经过改造
如何去适应残障小伙伴
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张莹莹眼前一亮,后台数据录入对于人力的大量需求,这对于残障者来说是个绝佳的就业机会,于是她开始培训残障者进入这一领域。
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 郑晓玲:
我们的一个功能点是有2000多个功能点
然后里面还分为5个级别
就是需要你靠脑子去记
特别需要耐心 然后就是严谨
这边的工作氛围很好
其乐融融的
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在这里我们都是以兄弟姐妹相称呼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这里像是他们的港湾,而张莹莹像一个大家长,带领大家一起干事、一起创业。她先后创办了4家社会组织、2家企业,开发出翻译、外贸、互联网开发、3D打印、人工智能等十余种岗位,帮助2700多名残障者成功就业。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莹莹:
因为我们得到的爱特别多
我们想把这种爱传递下去
我们也想整合更多的资源
把这份资源更好地传递下去
希望能通过我们这种精神状态
带动他们一起成长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金翔 吴帆航
摄像:倪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