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的大兴安岭铺满皑皑白雪,在距离北极村几公里外的一处山坡上,沿着电线杆,两行脚印清晰可见。
北极村位于我国最北城市黑龙江省漠河市。虽然地处偏远,但依托独特的冰雪资源,冬季成为北极村的旅游旺季,也是用电高峰季。
吕建生(左)和同事王少亭在林海雪原巡线。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
为保障用电安全,每年冬天,北极村内的中国最北供电所——漠河供电公司北极供电所的工作人员都会攀山踏雪,定时去野外巡检20余公里的架空线路和70余公里的地埋电缆线路,除了难行的山路,他们还要克服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
“龙岛线81号电杆上拔,且周边线条过紧……”途经一处电线杆,北极供电所所长吕建生一边用望远镜观察,一边告诉同事王少亭,王少亭则用颤抖的手在本上记录。
吕建生告诉记者,这几天要降温至零下40摄氏度左右,他们正在开展“极寒特巡”,“和每月一次的常规巡查不同,特巡是指重要节假日,以及气温骤降等重要情况发生时进行的专门巡查,包括巡线、测温、观察绝缘子有无破损等。”
“确实冷,不过我们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可设备线路不一定能挺住,线路那头可是连着老百姓啊。”吕建生说,每每想到村里的发展需要和乡亲们的信任,他和工友便有了前行的动力。
入冬以来,北极村时常降温,还曾举办多次大型活动。为了保障供电安全,吕建生和工友开展特巡已不下10次。“早上5点出门,下午3点下山,除了中途吃饭,基本都在走。”吕建生说,一出门就感觉到凉气从脚底往上窜,不是不想休息,而是一停下来,寒意更甚。
吕建生在巡线路途中喝带有冰碴儿的水。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
所谓的吃饭,不过是啃几口冻硬的面包、灌几口满是冰碴儿的水。“习惯了,带保温杯怪沉的,随便对付几口,耽误时间久了,太阳一落山更遭罪。”吕建生说,即便在天全黑下来前赶回家,也要再缓上个把小时,四肢才能逐渐恢复灵活,“有时晚饭夹菜都夹不稳”。
不止野外的巡检,对待村里的用电安全检查吕建生更仔细。大到供热企业的用电设备,小到每一户村民家里的电闸,他都仔细检查。得益于吕建生的认真仔细,村里已经很久没有因为设备故障导致停电了。
吕建生(右)和同事王少亭在北极村检修供电设备。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
傍晚,北极村道路两旁的路灯准时亮起,看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街边驻足谈笑、合影留念,吕建生告诉记者:“真的北极光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但村里的这片‘北极光’我一定为大家护好。”(记者徐凯鑫、金地、王鹤、石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