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改变了我” 援鄂抗疫 艰苦蜕变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这时,一群勇敢的白衣天使站了出来,他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给患者带来希望。今天的“TA改变了我”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听听援鄂抗疫逆行者的故事与蜕变。
舒昱立是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1月26日,在听到驰援武汉的消息后,他主动请战,奔赴前线。
【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舒昱立:因为当时的武汉确实疫情非常严重,如果武汉都沦陷了,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国家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所以当时我觉得一定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
作为我区援鄂医疗队的队长,舒昱立带领粤东医院13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汉口医院,并且将他们平安带回来;作为医生,他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挽救了许多生命,收获了许多感动。
【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舒昱立:当时武汉人民是无愧于英雄称号的人,因为当时他们为了那场保卫战,为了抗击新冠肺炎,他们付出了很多,也做了很大的牺牲。我们也是感慨万千,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舒昱立说,如果没有这场难忘的战疫,他没有办法那么深刻得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伟大。驰援武汉的经历,也让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让他更加尽职尽责,更加珍惜生命与健康。
【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舒昱立:我们作为医务人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病人和患者的生命,去给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无助的时候,能得到我们医护人员的帮助。如果祖国再次需要我出征,我会义无反顾投入战斗之中,为抗击疫情再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先是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在梅州组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号召发出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冲锋在前。
【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先:我的家里人都没有反对,都很支持,只是告诉我去的时候自己要做好防护,一定要安全回来。】
到达武汉后,李先进入到病人最多、条件最艰苦的病区工作。面对肆虐的病毒,李先一心扑在救治患者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期间不少温馨的场面,让他非常感动。
【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先:有一位87岁的老爷爷,自己是新冠肺炎病重(患者),等他好转的时候,他就每天跑到同一个病区的老奶奶身边给她喂饭。后来老奶奶和老爷爷都挺好的,加起来有170岁了。我们后来随访过,他们也发出一些照片在我们群里,一家人带着孙子和孩子挺温馨的。】
李先说,在武汉的时候,心理压力非常大,但也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砺与蜕变。
【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先:我觉得我们将来在工作中,胜任工作的能力和承压能力会不断增强。】
勇敢逆行,在战“疫”中成长!余璇新是一名95后护师,也是粤东医院援鄂医疗队年纪最小的队员。2020年1月底,粤东医院下发召集援鄂人员的通知,余璇新火速报了名。
【粤东医院护理部干事 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 余璇新:武汉人民是同胞,武汉的医护人员是我的同胞,我能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往前冲,发挥自己小小的作用,算是不负自己这一身的白衣。】
在援鄂的55个日夜里,每一位患者对活下去的渴望,深深触动了余璇新的心。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抗疫精神,让她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伟大。
【粤东医院护理部干事 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 余璇新: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经过这次抗疫我深刻领会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此生不悔入华夏!】
余璇新说,经历过武汉一线抗疫,她变得更加勇敢坚强。今后无论何时,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她还会像这次一样,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粤东医院护理部干事 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 余璇新:经过这场战役,我会更加珍惜接下来每个平凡的日子,而且也更懂得感恩。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患者。】
记者:杏岚 伟诚 通讯员:李璟璐
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