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民声2
十年寒窗苦,一朝见分晓。随着高考进入冲刺阶段,一些考生也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比如说烦躁不安、食欲变差、睡眠紊乱等等,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习,这些情况都是考前焦虑症引起的。对此,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在梅县区高级中学,高三的学生们正在紧张的复习当中。心理老师表示,通过几次模拟考试,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逐渐多了起来,不少学生因为成绩没有达到自身的预测目标,加上对高考的过度担心和家长施加的压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症状。
【高级中学心理老师 刘伟淦:他自己本身有一个预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一下子迈的太远太高的话,近期他没有可操作的程序,这次模拟考试成绩一出来,他的压力就会大。第二个方面是家长会有自己的要求,比如上哪所大学,起码要有一个本科等等,这样就给了学生高考的压力。】
刘老师告诉记者,对于高三学生出现的考前焦虑问题,学校通过对考生进行一对一谈心,了解心理状态,安排针对高考备考的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安排高三学生进行跑操、锻炼等措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同时,学生自身也要适当降低目标和压力,不要过度关注高考预测线和还未到来的高考,要注重考试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加强备考。而作为家长,更要做到“两要两不要”。
【高级中学心理老师 刘伟淦:第一是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紧张学习回到家里的时候,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复习氛围。第二个要是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多沟通。第二个方面是两不要,不要火上浇油,自己的压力挺大的,挺焦虑的。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把这个压到孩子身上,认为他们就会及时跟进,这可能会适得其反。第二个不要是不要好心办坏事。备考包括后期的学习问题,交给自己的孩子交给老师,我们尽可能的去做好后勤保障就可以了。】
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会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考前焦虑是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心理专家建议,考生和家长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考前焦虑,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才能在六月的收获季节折桂蟾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罗海龙:第一个是要承认有压力,要把压力调控在可控、适度的范围内。第二个是我们要选择一个比较恰当、适当、能够实现的目标。第三个是作为家长和学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开夜车。第四个是我们生活要规律,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要按照我们高考那几天的时间安排,几点睡几点醒(安排好),到了真的考试的时候,我们的状态就会非常好,发挥的就很好,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我们随便就能做得到的,对考生和家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全媒体记者:杏岚 正华
编辑:盛楠